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儒家思想用八字、四字、两字表述、一字概括,其主旨是什么?
八个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四个字:忠、孝、仁、义
二个字:忠恕
一个字:仁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是恢复周礼,主张恢复到周的礼仪制度。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子主张为人处事要做到哪几点
1、君子:反省自己而无所愧疚者。
2、交友:真心诚意地劝告朋友,好好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听就应该停止,不要自找侮辱。
3、通达:品质正直,爱好道义。善于察言观色,对人谦让。
4、品德:事情争着去做,好处最后去得。
5、去歪念头:批评自己的缺点,不指责别人的缺点。
6、从政:身居官位不要厌倦懈怠,施行正事要尽忠心。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什么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的是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它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但也不同。
孔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在经济方面,孔子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具体内容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孔子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孔子的政治上主张是什么鼓励人们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身通通六艺者72人。
孔子,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教育主张是什么
孔子教育主张是:
1、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公平,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国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
2、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3、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4、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像在沙上建塔,终无所得。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才能学到真知。
5、谦虚笃实: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这就是聪明智慧。做学问的态度要谦虚笃实。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在于维系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使人们有一定的规范遵循,而不致生活在一种不可预期的状态之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孔子主张以德报怨正确吗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而是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向孔子请教,以恩德去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反问如果报答仇怨要用恩德,那么,受人恩惠之德又将何以报之?可见,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
孔子提出什么思想主张不分贵贱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主张不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是一种大教育观念,也是一种通识教育,培养的是全能型人才。
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司马牛等世家子弟,也有子贡、子路这样平民出身的普通人。不论是民风淳朴的阙党人,还是刁蛮无理的互乡人,孔子都与他们亲切交谈鼓励劝勉。孔子的招生政策立足本国,面向全天下。他的学生中子路是鲁国人(本国学生),子贡是卫国人,子夏是晋国人,子张是陈国人,公孙龙是赵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