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和沟通的缺席,就足以让本该亲密无间的父母与孩子,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鹿妈
◆◆◆
作者 | 小小来源 | 小树妈妈(ID: tree2050)
最近身边好多妈妈,都在追《三十而已》这部剧,这部剧也终于大结局了。从开播到结局,无论是剧中的婚姻观、育儿观、原生家庭等,都被推上过好几次热搜。因为当妈妈的缘故,我对剧中顾佳更有共鸣。在很多人看来,她几乎可以作为完美人妻的代表,无可挑剔。虽然是全职太太,可表现出来的始终是强大和独立。其实,深挖就会发现,顾佳的坚强与独立,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14岁,顾佳就没了妈妈,因为有些事跟爸爸无法沟通,所以顾佳过早独立,并懂的照顾自己。初二那年,顾佳第一次来例假,因为没有妈妈,她也不知道怎么跟爸爸说。被例假折腾的恶心呕吐的顾佳,还假装跟没事人一样,硬着头皮骑车去学校。其实,顾爸爸当时也知道顾佳的情况,但是因为尴尬却没有说出口。长期缺乏沟通,致使顾佳宁愿选择上寄宿学校,后来上了大学也是躲在宿舍不回家。父女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很多话是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其实,顾爸爸也是如此。有些话根本没法跟女儿说,更不想成为女儿的负担。所以当顾爸爸老了,宁愿选择来住养老院,也不想跟女儿同住。父女两人,暗地里都非常心疼对方,想要保护对方。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父女两人的亲情联系,并不似曼妮和晓芹跟父母那样融洽、自然。他们的关系,正如龙应台在书中写的: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顾佳父女的这种现象,无论在生活还是影视中,也都非常普遍。但这种疏离,不是突然间形成的,而是在生活的日日相处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最常见的成因,往往是父母在跟孩子相处中,总是被生活中的琐事所打扰,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今年奥斯卡动画提名短片《女儿》。其中这对父女的相处方式,和顾佳父女两人非常相似,虽然互相关心,但隔阂也是存在的。14分钟的片长,没有一句台词,却让人为之触动。短片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女,故事从父亲生病住院,女儿去探望开始。医院病房里,一片沉寂里只有心电监护仪滴滴答答急促的声音,父女俩相顾无言。这时一只小鸟突然打破了这份沉寂,撞到玻璃上。女儿手捧着受伤的小鸟,陷入到小时候的回忆。那天,年幼的女儿慌忙的跑上楼,手里捧着一只濒临死亡的小鸟,扑到父亲怀里,想要寻求安慰和关心。但忙于做饭的父亲,看了看女儿手中的小鸟,没有任何回应,仍然关心自己即将烧开的锅。万分伤心的女儿看到父亲对自己的漠不关心,生气地跑向自己的房间。房门虚掩,女儿希望自己的脆弱被父亲看到,也希望得到来自父亲的爱。但父亲却令女儿失望了。女儿在房间中,戴上面具,幻想自己变成了那只受伤的小鸟,落在地上,被父亲捡起来,扑进父亲的怀抱。但事实上,这是女儿自己的想象,她没变成小鸟,父亲也没有把她捡起来,她扑向的不是父亲的怀抱而是一面墙。此时的墙,寓意的就是女儿筑起的心墙,也是父女隔阂的开始。自此女儿带上了面具,用孩子惯用不吃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难过与失望,并希望用激烈的行为引起父亲的注意。但不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父亲,面对女儿的反应是沉默的生气,对女儿的伤心、失落置若罔闻。
镜头一转,回到医院病房。父亲望向女儿,回忆起之前自己曾经送女儿乘地下铁。安静冷淡的父女俩与熙熙攘攘沉浸在过节气氛的人群格格不入。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想要通过朋友之间对节日庆祝的乐趣,打破与女儿之间的隔阂,拉进彼此关系。但这时的女儿似乎并不习惯父亲的突然改变,第一反应是拒绝、不适,慌张逃进地下铁。父女俩隔着车窗相视无言,彼此的心还是无法靠近。父亲沮丧至极时摸到口袋里的小鸟面具,忽然意识到,自己很少甚至从未与女儿真正沟通过。从而,亲情也渐行渐远……接着,迎来的是短片故事的高潮部分。父亲被护士推走了,只留下一张空空的病床。让人感动的是:女儿无意间触到枕头下的小鸟面具,意识到原来父亲一直是爱她、关心她的。随即冲出病房,追上护士,父女两人重新拥抱在一起,这个拥抱可能迟到了二十年。片尾字幕写到献给妈妈和爸爸,值得不少父母深思。这不仅仅是画内人的故事,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活中,不少父母总是忙于生活,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与沟通。总认为给孩子最好的吃穿,就是爱孩子。其实,孩子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对孩子而言,比起物质,心理的给养更重要。
高质量的陪伴,跟孩子做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亲子关系的良药。记得之前一位作家曾说过: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也许只有10年。十岁之前,孩子最依赖和最信任的就是父母。十岁以后,任凭父母如何努力,孩子都不会再听你的。这一点,或许我同事最有发言权。我同事的性格比较孤僻,一般在公司聊得不是很多。有一次外出办事,跟同事聊起天来。他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了,平时过节也就是打个电话。不是不亲,而是不习惯。图片来源: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为了家里三个孩子的花销,父母必须要外出打工。他和弟弟妹妹则由奶奶照顾,作为老大的他,很想念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总是说,他是家里的老大,要懂得照顾弟弟、妹妹。年纪尚小的他,却过早的承担起了生活上的压力。当时,看到别人都有父母陪伴,他说他也很羡慕。但时间久了,慢慢也就适应了。现在回想起之前的一些事,他说自己也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但想要跟父母亲近,却很难做到。图片来源:电视剧《都挺好》
同事跟父母的关系,就好像片中父女两人一样。在孩子需要父母关心、陪伴的时候,如果父母总是缺席,以后孩子的生活,也不会有你的出场。别让爱等得太久,来得太迟。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及时正面的回应孩子的情感,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才能学会跟这个世界温柔共处。
哈佛吉尔伯特教授说: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钱没了可以再赚,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长,错过了,便是终生。
希望父母能尽量多抽出一点时间,每天跟孩子做一个有效沟通,了解孩子的身边事和心理变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陪伴孩子,最终孩子也会给你超出期望的最好回报。*来源:小树妈妈(ID: tree2050),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三十而已》大结局:别被顾佳骗了,她才不是“养女儿”典范
陪伴和沟通的缺席,就足以让本该亲密无间的父母与孩子,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鹿妈◆◆◆作者 | 小小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