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青岛即墨一中(我是即墨一中人)

青岛即墨一中 毕业到现在,回一中不下十次。记得最深的一次是墨城大雪的那一天,亭台楼阁在白雪暖阳映衬下,一眼望去…

青岛即墨一中

毕业到现在,回一中不下十次。记得最深的一次是墨城大雪的那一天,亭台楼阁在白雪暖阳映衬下,一眼望去,竟不输紫禁城大明宫之流。
 
 
在2000年以后入学的我们心中,一中一直是那个“坐落在城中心、不断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占地面积小到可怜的学校”。但在爷爷辈的眼里,如今的一中已盛满了社会高速发展的硕果。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墨城刚刚解放。那时校门口的文化路还是一条土路,东面是一条羊肠小道。学校四面都是庄稼麦田,校园的西边有几间小平房,教室就坐落在那里。

那时的一中还不叫一中,叫即墨私立信义中学。1952年,学校被何田主任接管,从此这所四十年的教会学校变成了人民公立学校,也正式更名为即墨市第二中学。
后来因为县市规划不断变更,改过好几次名,直到1989年才终于定为即墨市第一中学。

上世纪的一中虽然不够大,但在当时是相当洋气的。自清光绪30年设立了翠英书院,礼堂就作为书院的教室,见证了这所古老的学校的文化起兴,也为老一中人的高中生活添了一分仪式感。
  

几十年的风雨未曾撼动它分毫,只有踏上小楼脚下木板咯吱作响的呻吟,提醒着年轻的一中人这所学校已逾百年的高龄。

那年西厢房楼梯上探究学术的时髦青年如今已垂垂白头,年迈的礼堂仍旧怀抱着满室陈旧的过去,缓缓书写着传道人才的新篇章。

2000年以前,一中连个食堂都没有。到吃饭时间学校就在东南角摆上几张课桌,上面放上几大盆菜,大家各自打好了饭菜,就在操场找地方蹲着吃。

有些农村来的同学,自己带块豆腐啃了就算吃饭了。住校的同学一个月回一次家,父母来探望的时候不带咸鱼,带蜂王浆,因为怕孩子营养跟不上。

现今食堂的铁皮桌已全部更新,一中人再也没有食堂只有餐桌没有座椅的烦恼。教学楼和活动中心拔地而起,不变的大概只有小美院那两排平房,还有东墙根下宿舍南面的小木楼。

校门口的小平房被拆掉了,带走了放学和吃饭时候的最后吵闹,一中终于也变成即墨人记忆中的那个,文文静静秀秀气气的模样。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小早读背过的政治。冬天起床天都还没亮,睁眼时真是无穷懈怠。匆匆忙忙收拾好赶去教室,决定一整个早晨自己心情的,是能不能吃到一碗食堂的土豆泥。
在困顿和发奋的思想纠结之中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清晨,适逢老师要抽测古文或是英语默写,早读总会特别激烈紧张。临时抱佛脚的心情一万年不会改变,在教室书香中一代代传递了下去。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第二节课下的跑操。直到现在“一中第一嗓”张显贵老师在主席台上指点江山的咆哮仿佛还在耳边盘旋。

理科班近乎怒吼的口号,隔壁班从来没听懂过。前后班级相互比拼的奇葩口号,总是在文科班经过时清秀划一的文艺词句中终结。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每逢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喜悦。

音乐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过:“要好好学音乐,谈恋爱你能跟人家聊理化政史地生吗?听个音乐会啥也不懂,恋爱怎么谈下去?”,让很多人对基本能力课的态度端正了许多。

最美好的是体育课,操场在脚下,超市在旁边,课堂上自由活动散着散着步,零食就进了兜里。忙里偷闲的片刻光阴,全身的细胞都变得懒散。

偶尔体育老师组织拔河比赛,那时就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自己勤于锻炼了。整个班级都拼尽全力拧成了一股绳,少男少女全部红了脸、冒了汗、哑了嗓子。麻绳摩擦手部的痛楚感受不到,胜利后的喜悦倒是铭于心中。

如果你是一中人, 你一定总会记起那些年被食堂支配的恐惧。在老师喊“下课”之前系好的鞋带、在发令铃声响起后开始的四百米赛跑、在下楼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动的见缝插针……在吃饭问题上,一中人从不认输。
 

冲到食堂门口也只是成功的一半。冲锋衣,过肩龙和棒球校服相互比拼,面对蜿蜒曲折堪比春运的打饭队伍,你得在两秒钟之内判断并选择好你想打菜的窗口:是选择一份的没有鱼也没有肉的鱼香肉丝,还是放了很少红烧肉的炖土豆。

有时候压根都来不及思考,不由自主奔向人最少的那个窗口。排队的时候或许还能遇到几个刚好赶到的朋友,难得放松的午饭时光,扎堆坐在一起,聊天、贫嘴、讲讲八卦,白面馒头吃起来都更香了。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常年面无表情的“食堂卡扎菲”大叔。每天大部队到达食堂时,他早已做完饭,在食堂中央悠闲地整理餐盘。

离开一中以后才突然发觉作为皇家餐厅和皇家羽毛球场的一中食堂有多么大,也不由得对淡定掌控全局的食堂大叔多了一丝敬意。

如果你是一中人, 你一定总会记起那家被传“用脚和面”的鸡蛋灌饼。不想去食堂人挤人的时候,就去校门口的铁栅栏和卖灌饼的叔叔阿姨接头。风里雨里,他们总在门口等你。
 
即使毕业多年,也还有很多人念念不忘。从遥远的街巷驱车而来,只为入口那一刻微微烫嘴的香甜滋味。

还有一直在乔迁,店面一直在阔大的张达安徽麻辣串,以及传说中的一顿不行就两顿、请客必去的“一中涵香大酒店”……是它们选择了一中,一中人也选择了它们。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超市的麦多馅饼。 没有准时下课的中午,最后一丝希望就是酱汁肉馅儿的馅饼。
 
刚做好的馅饼最馋人,肉汁把沾到的面饼都泡软了,抓在手里闻着香味就恨不得不怕烫地咬上去。吃到这一口,也就原谅了拖课的老师。

若是下午正逢基本能力课,不能忘记带两包魔法士揣回教室。上课时偷偷摸摸掰碎,再一本正经地做假动作塞进嘴里。

后排的同学最有优势,也最怕老师突然的提问。满嘴干脆面不能吐出来又来不及咽下肚,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如果你是一中人,一定总会记起晚饭时的操场。30分钟的晚饭时间,还有许多小伙子省下来打球,或者抓紧时间踢个半场球赛。每个傍晚时分,整个操场都是少年郎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男孩子们不怕冷地穿着短袖,来来回回地奔跑欢呼,直到快上晚自习才匆匆买点零食带回教室干啃。女孩子们吃过晚饭,总要来球场观望一圈,再恋恋不舍地会教室写作业去。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当年搬教室的兴奋。科技楼的实验室,隔壁中学的教室,教学楼的高层,每次新搬到一个地方,总爱趴在走廊的围栏上往下看。

从前的文化路北还没拆迁,站在教学楼的五楼向北可以望到很远很远。

从小花园里百花怒放的春,到小平房的侧面满墙爬山虎涌动的夏,再到枝头上黄叶凋零落肩的秋,直至白雪覆压小木楼的冬……一年又一年岁月鞭挞,却未撼动脚下分毫的美丽。

和同好谈过的人生早已忘记了,但那时面对满目风光,心里的升腾的无限向往之情,直到今天也在胸口氤氲。
 
以及,或许喜欢的人正好从楼下路过,她眉飞色舞讲话的神情,也永远留在心底,刻上了青春的美好印记。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每年运动会都上场比赛的李主任。是夜晚操场上男孩女孩身后的手电星光闪烁,让他十年如一日,稳住了这一份矫健。

只是李主任忽视了,操场上被打断的学习探讨,在自习课从第一排传到最后一排的小纸条中,在前后桌的打闹中,甚至出了食堂一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都能继续讲完。

昂扬的青春刚刚启程,少男少女心底深埋的小秘密,全都放心交付于食堂的餐桌和路边的大树。或许开花结了果,或许湮没在数理化和教导主任的高压之下,结局没人在意,总之是无愧于年轻一场。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夏夜穿过操场铺面而来的风。晚上撸起袖子和数学斗智斗勇过后,十点钟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在夜风中卸下满身的疲惫。
 
夜里没有白天那么热,过肩龙的校服挽成半袖刚刚好,空气里的静谧和踏实离自己是那么近。走过了操场,逃离了教学楼,心情好像坐上了刚刚穿越隧道的火车。

即使已经成为即墨的关键道路,文化路还是双车道,不怎么宽,老堵车,倒正合了高中生们刚下晚自习的心境。

小城的夜晚是那么安稳,世界忽然也变得没有那么广大。沿着一路灯火通明走下去,似乎就能走到无边憧憬的未来。

如果你是一中人,你一定总会记起高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从常年挎着工具箱为我们修理门窗的孙大爷,到一有大事发生就会出现的大勇哥,毕业以后,都变成了我们关于一中的回忆中最可爱的人。

高中时每一天都盼望着快快长大毕业,好逃离这个有做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公式的地方。等真的离开了,又每一天都在怀念高中时期。

所谓母校,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爱恨交加、又无法割舍的归处吧。

离开一中已经很久,操场角落里的那棵的柿子树,也不知现在是何景象。

真想再回去看一眼。

 感谢即墨一中王俊莎、刘树超老师的帮助 
 以及青岛科技大学马乐 、耿念友同学的摄影 

文 :中国政法大学 温新格  首都师范大学 周文潇 
  山东大学 刘璐  青岛科技大学 刘钰
图:重庆大学 郭子坚  湖北美术学院 矫圳
资料收集:中国海洋大学 王菲  中南大学 李豪杰
TOP学社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一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社区


长按二维码关注,了解更多信息

●○● 新浪微博:一个正经的Top学社 ●○●

青岛即墨一中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