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鬼才郭嘉(大话三国|鬼才郭嘉)

三国鬼才郭嘉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本文首发于三元易慧微信号:shikongheyi转载需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1慧…

三国鬼才郭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本文首发于三元易慧
微信号:shikongheyi
转载需注明出处
图片来自网络

1
慧眼识英主
(左曹操,右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在袁绍那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袁绍不是当世英明之主,就借故离开袁绍,在家赋闲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2
郭嘉的十胜论
(匹敌孔明的隆中对)
(左诸葛,右郭嘉)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当时天下形势,袁绍实力最强,袁绍后面有袁术、刘表、公孙瓒等,曹操的实力在里面算是最弱的。而且袁绍随时要起兵灭了曹操,面对实力强劲的袁绍,曹操是没有多少信心的。在如此局势下,郭嘉提出了最著名的《十胜论》,他从大局全面分析,认为曹操有十个必胜条件,袁绍有十个必败条件,结论是曹操日后必能成为中原霸主。经过郭嘉的分析,曹操对阵袁绍有了很大的信心。

3
实战案例

01
灭吕布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城池屡攻不下,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水淹下邳,果然于同年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02
官渡之战大放异彩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当时袁绍条件是刚胜了公孙瓒,盘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拥河北之地,且无后方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数十万以上。

而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但是曹操在听过郭嘉给他讲的《十胜论》后,曹操则信心倍增,他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带领自己全部精锐前去与袁绍对峙。

然而就在此时,刘备倒戈一击,在曹操后方占领了徐州,并与袁绍遥相呼应,准备前后夹击曹操。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腹背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

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则是当世英雄,应趁他人心未归、立足未稳之时,迅速进攻,刘备将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

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之妻,擒关羽,进而又击破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在袁绍相持的阶段中,曹操出现了他人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当时孙策统一了江东,孙策有江东小霸王之称,手下精兵数十万,准备起兵直捣曹操大本营许都,而且曹操密探也已刺探出孙策的发兵时间,这时曹操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但若撤兵,袁绍肯定大举进军,曹操也必败无疑。

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连曹操本人也绝望了,都准备先撤军退守许都,保住大本营再说。如果此时曹操退兵了,官渡之战的历史要改写了,可是,在这关键时刻,郭嘉站了出来。 

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这时孙策已率大军到了江边,准备渡江之际,结果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埋伏,死于打猎路上。

郭嘉神机妙算,关键时刻又一次帮曹操稳定了局面。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错失了多次重要机会的袁绍哪里是曹操的对手,曹操先是派人烧了袁绍的粮草,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经此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03
妙策定河北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袁氏二兄弟,因争夺主公之位,双方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04
帮助曹操统一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

到了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于是行小路奇袭柳城,大破仓促应战的敌军。这一战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一代星陨。曹操痛拗失声,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户,谥贞侯,并谓荀彧等曰:“你们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只有奉孝最年轻。等到天下事竟,我还要将后事托付给他,但他夭折在巅峰之年,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伟大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曹操因为郭嘉的死,而导致事业止步不前,最后在赤壁之战,哀叹奉孝若在,我必不失败

4
附录:郭嘉《十胜论》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THE END
扫码关注
关注三元易慧,掌握智慧人生
扫一扫
领取风水大礼包

三国鬼才郭嘉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