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的分段?
史记孔子世家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两段)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文字很简要,但内涵很丰富。
第二部分(3—5段)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三段,分别写了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三件事。
第三部分(6—11段)叙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第四部分(12—19段)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文章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第五部分(20—21段)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第六部分(末段)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孔子世家写了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概括四个人的性格?
他们的性格特点有的是比较淡薄的,有的是比较激进的,有的是比较强硬的,这些都是非常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曾晳听着几个同学的说话,手里还拨着琴弦,这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是真的说特长,还是说理念。于是手慢慢停下来,顿一下,下定决心,起身离座,说道:“我的理想和三位不同。”
孔丘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只不过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罢了,你的理想是什么?”
曾晳就说:“春暖花开未到夏天的时候,穿着春季的服装,和小弟兄们一起,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这就是我的终极理想。”
孔丘叹口气说:“我的理想和曾晳一样呀!”
孔子世家全篇深度解析?
《孔子世家》记述了孔子一生从事的种种活动及其思想学说,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孔子世家》中的孔子,描绘得栩栩如生,亲切感人,不似大家印象中古板的老夫子,更像身边的和蔼的长者。
司马迁依据《论语》《左传》《孟子》《礼记》等书中资料加以排比、谱列而成《孔子世家》,这篇传记是远自汉代以来研究孔子思想生平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司马迁写《孔子世家》,字里行间寄寓着深深的情感,“仲尼厄而作《春秋》”,仲尼是司马迁一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司马迁不仅高度评价了孔子的思想,对其坎坷周流、困顿不遇的一生也寄寓了同情和惋惜。
孔子世家十八段的主要内容?
曾子说道“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这个是“夫子之易事也.”平易近人,很好相处.都是放着人家的优点,哪怕只有一个优点,都去赞叹去效法这个优点,不把别人的不好放在心上,“忘其百非,夫子之易事也”.大家可以感觉得到他时时都能肯定别人的优点,去赞叹别人、去帮助别人的优点,那跟人相处非常和乐,人家也很喜欢亲近他.当老师的人就要让学生喜欢亲近,离我们远远的我们就不好教他了,尤其是我们假如带着有色的眼镜看某个同学,他就不敢亲近我们.
“见人有善若己有之”,看到别人的功劳优点,就像自己一样高兴,夫子没有嫉妒心.前面是没有傲慢,对人没有成见,接着没有嫉妒心.“是夫子之不争也”,不跟人家争高下.随喜、肯定他人的功德、他人的功劳.这是第二个曾子观察到的优点.
第三,“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导之.”这一点非常可贵,“是夫子之能劳也”.当夫子闻到经典,闻到他人的善言,观到他人的善行,闻善了,他必亲自自己去力行这个教诲、这个优点;自己做到了,“行之”;做到了才什么?才去引导学生,做到再说,圣人.
而且他要做到,他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对治自己的缺点.我们今天要有恒心,当然就要把这个五分钟热度的习性去掉.我们今天要念念为人着想,我们必然要把自私自利去掉;我们今天要谦卑,必然要把傲慢去掉;能够时时肯定别人,必然要把嫉妒去掉.要去掉这些坏的习性容不容易?可是夫子都全力的去闻善行之,然后去引导孩子,而且他是他学生的好榜样.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得要下功夫在谁身上?在自己.夫子他求学问的态度可以从这里看出来.有一次子贡在批评人,孔子就对子路讲:“子路啊,你很贤德吗?我都没有时间去批评人,光是在自己的德行上下功夫对治习气就没有时间,你还有时间去批评人.”这个话当中也可以感觉得出来,夫子对于自己的道德学问的用心程度.
那既然要做好学生,跟谁学?跟孔子.所以孔子之所以成为至圣先师,因为他就是最好的古圣贤王的学生,他才成为至圣先师.从哪里看出来?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他没有自己创造发明,他所讲述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他非常老实听话;“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王的教诲没有丝毫怀疑,而且这个“好”是读书读到吃饭忘了、睡觉忘了,非常高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乐此不疲.
有人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回答不出来.孔子事后就跟他讲,你怎么不跟那个人讲,我这个人“发奋忘食”,很用功学习忘了吃饭;“乐以忘忧”,读书读到很快乐,“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都把年龄给忘了,“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自己几岁了.大家有没有读到忘记自己几岁了?很好,忘记自己几岁连保养品都不用买了.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贤,是因为他好学.夫子有讲到,在一个住十个家族的小村庄里面,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德行忠信特质跟他差不多一样的人.但是虽然有这么好的特质,没有他这么好学.有好的特质,还要后天自我的培养、自我的用功,才能成为君子圣贤.
孔子是非常好学的.好学表现在哪里呢?另外《论语》又有讲到,夫子讲“君子食无求饱”,第一天陈真老师有讲到,这一句话不要误会:哎呀,读书又没的吃、又没的住,不是这个意思,是不去重视它,够用就好,知足.他所有的精神都在不断提升自己、深入经典,“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一个人假如欲望很强,他要开智慧就很难,就被欲望给障碍住了.“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所以他不会去追求欲望,知足常乐,然后很用心的学习之外,落实在每件事情当中、每个言语当中.“就有道而正”,一有机会去请教,他就会很主动去请教,这是好学的表现.
夫子在求学的态度当中,有提到一句,他曾经一天都没有吃,“终日不食”.整夜都没有睡,在那里想想想,好像没什么收获,不如去读经典.因为我们在想一些事情,有时候想事情,会用着自己的执着点、分别这些念头去想经典,可能就解偏掉了,不如看经典,看历代这些契入圣贤境界的这些圣贤人的注解,你就更能领会经义.这里告诉我们以经典为师,以法以经典为师,不然会“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都想错了就麻烦了.自己想错了又去告诉别人,去教学生又误导学生.所以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都应该跟经典对照之后再去讲,不然有时候我们的经验可能跟性德不相应,自己不清楚.
夫子又教诲到学习必须很主动,夫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这个“如之和”就是该怎么办?该怎么办?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主动去想,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突破?他就退缩了,他就放弃了,那这样的人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了,谁也帮不了他.所以求学问要主动,要不耻下问,要自己有毅力去突破自己的习气,不能一遇到困难了自己就退缩,要主动突破.
夫子为学,夫子他教学的风范,首先,是他的身教.夫子有智慧,所以他因材施教;夫子他有智慧,所以他能抓到教育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这都是他智慧的表现.
“仁”,夫子仁慈,有德行.所以学生称他“温”,温和.良,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是他德行、仁德的表现.
“勇”,夫子的勇表现在哪里?“过则勿惮改”,只要发现自己有过失缺点马上去改,勇气.再来,夫子的勇气是他有使命感承传道统.夫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都不怕,他说老天爷要让这个道统传下来,谁都伤不了我,他有这种勇气承担起整个民族文化的承传.
第一是身教,第二是夫子的慈悲心.他“诲人不倦”,教诲人从来不觉得疲惫,只要学生有得利益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情.第三,孔子时时引导学生要立志,他才有学习的目标.孔子有一次问颜回、子路:“盍各言尔志”,你们谈谈自己的志向.诸位老师你们有没有哪一堂课跟学生谈志向?有没有?(观众:有.)不简单,你们跟夫子一样,抓到了学习首先要有一个目标.再来,要有根本的动力.目标有了,动力是什么?孝心、责任心、使命感.所以这里看得出来,夫子重视立志,而且夫子的志向给学生做榜样,夫子说他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希望老人安享晚年;朋友、夫妻之间都能够诚信、真诚;然后下一代都能得到我们的慈爱、教导,使他们非常缅怀我们对他们的这些养育照顾.
第四,夫子有教无类,只要肯学的孩子,他没有一个不接受,然后都是成就人、成就学生.夫子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一次有个孩子来了,他是从那个风气特别恶劣的一个村庄来的.结果这个孩子来请教,其他的学生就说:“夫子你干嘛教他?他们那个地方的素质不好,你跟他讲白花时间,浪费体力.”夫子就告诉学生,他以前怎么样你们要包容.我现在教他,是因为他有学习的态度,我就应该全力教他,至于他以后怎么样,那“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要珍惜跟他这一段的缘分,有教无类.有恭敬心来求教的,没有不教导的.
再来,夫子因材施教当中,学生问如何行孝?夫子的答案都不一样.如何做君子?夫子的答案都不一样.都是因为他非常了解他的学生状况,给他最适合他的教导,这个都是良苦用心.体会学生的情况,那是慈悲,又有智慧针对他的问题解答那就是智慧,所以当老师是“悲智双运”.
第六,夫子很能抓住机会点,提醒学生的错误.冉求是他的学生,有一天跟他说:“夫子,我不是不仰慕你的大道,我的能力不够,学不了”.夫子给他讲:“学不了,力量不够,是走到一半了觉得力量不够,你现在连做还都没有做,你是画地自限,你不是能力不够.”这个机会点就提醒他了.
第七,夫子也是教学相长.有一次夫子到了武城去,他的学生子游在那里当官.他一进去听到人家弹古琴,这些弦乐的声音.夫子就很惊讶,这么小的一个县城居然用礼乐大道在教化,夫子就脱口而出:“割鸡焉用牛刀.”其实夫子是太高兴的了,看到学生在这里治理的这么好,太高兴了,脱口而出,“割鸡焉用牛刀”.结果子游马上跟老师讲:“夫子,你教我的,上位的人学礼乐、学道,他就能够爱老百姓;老百姓学了礼乐这些大道,他就很能服从国家的法令跟领导的带领.”夫子一听完,子游讲的对不对?对呀,而且是他曾经教他的.其实夫子刚好是太高兴了,不小心讲了一句玩笑话.但是他的学生马上很慎重的说:“夫子,这是你教我的.”夫子马上说:“啊,子游讲的对,刚刚我开玩笑讲错话,是我不对.”他马上就道歉,这叫教学相长.
孔子为什么叫世家?
《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孔子,曾受业于老子[1],学习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知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为司马迁《史记》中之一篇,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之一。
孔子世家人物关系?
孔子世家,中国最长久的世家,历经了两千多年。每一代的衍圣公都是获得皇帝过当值政权的册封,受到世人无上的尊敬。但是中国每当遇到外族入侵时,衍圣公几乎都是第一个称臣……
第二代,孔鲤,字伯鱼。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孔鲤经常趋庭接受孔子诗礼的训导。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为魏相。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好学有才,言辞清辩,奏对成章。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为褒成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欲拜孔均为太尉,上书辞谢未就职。享年81岁。
第十七代,孔志。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复封为褒成侯,食邑2000户。
第十八代,孔损,字君益。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爵,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阙里祭祀孔子时,孔损助祭,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封为褒亭侯,食邑1000户。
第十九代,孔曜,字君曜。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封为奉圣亭侯,食邑1000户。
第二十代,孔完。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袭褒亭侯。孔完早逝,无子。由其弟孔瓒之子孔羡袭爵。
第二十一代,孔羡,字子余。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拜为奉议郎,二年(公元221年)封为宗圣侯,赐食邑百户。
第二十二代,孔震,字伯起。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封为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黄门侍郎,赐食邑200户。享年75岁。
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历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袭奉圣亭侯。享年61岁。
第二十六代,孔鲜,字鲜之。好学,有度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袭封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一作孔秉,字敬山,博学多才艺。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封为崇圣大夫,食邑500户,并给10户以供洒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任秘书郎,袭爵。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改封崇圣侯,赐食邑100户。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袭崇圣侯。享年58岁。
第三十代,孔渠,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改封崇圣侯,食邑百户。孔长孙有二子,长子英悊,次子嗣悊。长子早逝,无子。享年64岁。
第三十二代,孔嗣悊。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升迁太子通事。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封为绍圣侯,赐食邑100户。享年70岁。
第三十三代,孔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封为褒圣侯,赐食邑100户,朝会时位同三品。武则天时赐予玺、书、衣服等。享年71岁。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袭封褒圣侯,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享年56岁。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袭褒圣侯,特授国子四门博士。
第三十六代,孔萱,袭封文宣公,兼任兖州泗水今。
第三十七代,孔齐卿。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袭封文宣公,兼兖州司马。
第三十八代,孔惟眰。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袭封文宣公,任兖州参军,奉孔子祀,复50户以供洒扫。享年65岁。
第三十九代,孔策。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袭封文宣公,历国子监博士。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宰相白敏中奏请岁给户绢百匹,充春秋奉祀。享年57岁。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袭封文宣公。举进士甲科,官至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享年74岁。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袭封文宣公,授广文博士。享年60岁。
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唐哀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授泗水令,后因时世动乱,失封爵。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被庙户孔末所杀。享年42岁。
第四十三代,孔仁玉,字温如。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任曲阜县主簿,三年(公元932年)袭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兼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幸曲阜拜孔庙及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被孔氏后人誉为“中兴祖”。享年45岁。
第四十四代,孔宜,字不疑。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任曲阜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享年46岁。
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博学、善吟咏。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袭封文宣公,兼任曲阜县令,赐白金束帛及太宗御书印《九经》。享年38岁。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袭封文宣公,兼曲阜知县事。卒年35岁,无子。后孔延世弟孔延泽之子,孔宗愿袭封。
孔宗愿,字子庄。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袭封文宣公,知曲阜县事。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此为封衍圣公之始。
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主簿。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将爵号改为“奉圣公”,专主祀事。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废掉孔若蒙的爵位,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的长子孔端友袭封衍圣公。(衍圣公封号自此开始)
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袭封衍圣公。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端友随高宗南渡,寓居衢州,称为南宗。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留守林庙,金命权袭衍圣公,称为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