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以政为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仪“礼”治国。
经济思想方面孔子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孔子主张那些思想?
儒家思想简介 孔子是儒学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孟子是战国儒学的代表,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於孔子。
孟子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苛政,反对残暴的阶级统治,他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保障农民的利益。
荀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还提出“学不可已”“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主张。
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处於统治地位。他认为“天人感应”“君权神受”。自此,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1.在道德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义礼,在个人层面上提倡白仁义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但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说明孔子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先进性。
2.在经济方面,孔子提倡义利观,主张义利并重。在获得利益之前,需要考虑行为是否道德。孔子也很重视民生,强调人要先富起来再受教育。
3.在教育思想上,孔子主张人人不受歧视地接受教育,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创办私塾大量招生,打破了当时教育的垄断。他还主张因材施教,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强调学生的自我思考,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就可以了。
4.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与“善”的统一。他主张把文艺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艺作为推动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强调研究历史要注重事实依据,同时强烈反对表里不一、用词不当。
孔子主要的思想是什么?
1、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3、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4、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合,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扩展资料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参考资料
孔子主张的思想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 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 礼”,要实现仁和礼,必须遵循中庸之道,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实际价 值,而且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有指导意义。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 会的主流思想。提出“为政以德”,以“礼”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崭新格局。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其弟子把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 儒家学派的经典。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的世界和平和构建和谐社会 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孔子思想观点?
孔子的思想观点:
1、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4、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