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进行班级班干部轮流制的例子有哪些 进行班级班干部轮流制的例子有

进行班级班干部轮流制的例子? 班级干部轮流制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班级工作的责任感,锻炼…

进行班级班干部轮流制的例子?

班级干部轮流制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班级工作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比如,我们班不设立固定班长,实行班长轮流制,每个人都有当班长的机会,每人一周,一周班长结束后自己述职总结,全班点评,其中或期末选出优秀班长

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有哪些特征?

合乎道德的班级管理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公平正义

公平就是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虽然我们都知道公平的重要性,但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公平并非易事。教师也是普通人,与全班学生的关系会有亲有疏,情绪也是会波动的。如果教师的管理行为不受约束,就很难保证公平。

所以,班级就需要有各种制度和规则。规则不仅约束着学生,也约束着教师。教师不能由着性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教师的行为受到规则的约束,不仅班级会有秩序,学生会有安全感,对于教师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虽然规则很重要,但是对于规则如何制定、如何表述、如何执行,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所以,有两点需要说明:

1.大部分管理规则应该采用班级议事的方式制定。班级议事有全班大会、座谈会、书面议事、网络议事等多种形式,总体来说就是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保障每个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班级规则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之后,总结成文,最后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

2.规则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认定标准、操作办法、补充说明等三个部分,但是许多班级的规则缺少“认定标准”,以至于不够客观。对规则的表述应该是客观的,理解起来没有歧义;操作办法是清晰的、可执行的

运用规则,可以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性。接着,我们继续思考:是不是只要做到公平就够了?显然不是。其实,公正比公平更重要。因为公平的行为未必就是公正的。所谓公正,就是不仅要公平,更要正义。所以,与制定规则的方式相比,规则本身的内容更为重要。

何谓“正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合理的、可接受的、“不伤害身心健康”的、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

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教育是为现代社会培养优秀的公民,只有坚持正义,才能引人向上向善。合乎道德的班级管理要以公平正义为第一要义。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

针对班级管理中只满足于控制局面、追求效果而漠视学生权利的现象,我曾提出“基于尊重权利的班级管理”理念。前文所述的利用班级议事制定规章制度,就是尊重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话语权。

班级议事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是“表决”。关于表决,我不主张采取举手通过或班主任在询问了几遍“有没有不同意见”后,“如果没有意见,就鼓掌通过”的方式,而更倾向于采用学生“背靠背”投票的方式,以防止利用造势绑架学生。

通过班级规则的原则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我的班级采用的是“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标准。我认为如果一项制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有不同意见,就不要强行通过,否则在执行中的阻力会很大。

但是,真正的民主不仅体现在“少数服从多数”上,还要“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即使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有不同意见,也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表达尊重的最佳方式就是“倾听、回复”——首先听取学生的意见或想法,然后要做好回复和解释工作。告诉学生,为什么你的意见暂时不能被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有什么道理,同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尊重学生的权利,不代表什么都要听学生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权利,也需要学生的尊重。比如,我班规定班主任可以对班级大会通过的决议有“否决权”,但是必须“向全班同学陈述理由”;班主任有权对班规提出修改意见,但最终还要通过大会表决。这是一种互相制约的机制。

虽然自这项规则制定以来,我只使用过一次“否决权”,但完善的制度本身就体现了对各方权利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权利,才能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包括参与的权利和不参与的权利。班主任可以因势利导,但不应采取强硬的手段令学生就范,即使是为了“班级荣誉”或“集体利益”。不能用极端的手段强迫学生承认错误(但是可以依据一定的事实证据做出处置),不能用情感或关系绑架学生的参与,不能为了统一划一而损伤学生的个性,等等。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关注与关心,首先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

想法决定做法,稳定的做法形成管理机制。班级所有管理机制都有一个前提——尊重学生的权利。下表列举了我班一些基于尊重学生权利的管理机制或规定(见表1)。

事实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班主任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由此提升了威信。

三、对全体学生负责

班级是由全体学生组成的,班级管理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在发展一部分人的同时,让另一部分人受损甚至被放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不道德的。

四、相比于效果,更注重取得效果的手段是否道德

班主任当然要追求管理绩效,但绩效并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相对于效果而言,管理所采取的手段和过程可能更为重要。

我曾经探究过一些案例,如果仅从效果上来看,确实相当不错。但是,仔细分析为取得这样的结果而采取的手段,却令人不寒而栗。有“离间计”“苦肉计”“反间计”,有“黑吃黑”“以暴制暴”,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三十六计,无所不用其极。班主任把班级变成了一个江湖,用江湖规则代替民主管理,而班主任,无疑就是这个江湖的老大。

当班主任为取得管理效果而不断与学生“斗智斗勇”时,教育也就背离了它的本义。这样的博弈,也不会有赢家。所以,我的教育信条之一就是“永远不试图制服学生”。

我认为班主任和学生不是对手关系,而应该团结在一起,合作互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当教师对学生“不设防”,不再试图利用一切手段“摆平搞定”学生时,学生对付教师的“聪明”也就失去了作用。

师生关系如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是如此。我曾经听过一节班会课,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肆宣扬所谓的丛林法则,告诉那些初中的孩子,现在的社会和远古时代的丛林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弱肉强食。你今天不好好学习,明天必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这样的逻辑居然还赢得了现场不少教师的击节叫好,大呼励志。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与学生的竞争、班级与班级的竞争是很正常的。因为从高考到校内考试,都有排名问题,一个学生会有很多看不见的“对手”。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看待竞争、采取何种方式竞争、如何面对竞争的结果,都与班主任的价值观有关。

采用不当的手段获利,就是不道德的,教师无论如何不应该向学生灌输“成功至上”“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等不道德的观念。我对一些教师在教育中的“励志”说法、做法深表担忧。

班级管理如何出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结局?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但超越自己、尊重对手、合作共赢是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的基调。

五、学生永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非教师成功的工具

班级或学生的优秀,可以为教师带来荣誉、声望,甚至利益。但教师应该牢记:学生并非教师获得成功的工具,学生本身才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

六、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唯一目的。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成长,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别人只能帮助不能替代。

学生终将离开校园,离开教师,离开家长,走进社会独立发展。而现在“绑着”“扶着”“喂着”学生的现象却很普遍。以控制、管束为目的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强权管理,无法帮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合乎道德的班级管理,要充分相信学生并着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律。

七、基于师生、生生合作互助的组织结构

很多班主任都知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道理并以此作为管理班级的准则。的确,这句话是科学管理思想的通俗表达。但是,它既不是科学管理的全部含义,更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科学管理”属于古典管理学范畴,比较强调组织、分工、控制,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人”。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设计的“官僚组织结构”至今仍被大量使用,比如把班级管理体系组织设计成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就源于此

8个班级管理小创意?

在实际工作中,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学生可能存在摩擦,班主任要客观公正的进行沟通处理,不要刻意维护本班利益,虽然“护犊子”,可能在本班学生当中形成“个人崇拜”,但却会使学生“唯班主任之命而从”,对学科教师的教育、学校其他职能人员的管理置若罔闻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策略与措施?

关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策略与措施参考如下:

一、首先,要明确班级是一个多元化集体,民主友爱,团结进取的集体制度,才能使班级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制定相对民主,和谐,平等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其次,注重家校联系,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的时候,仅是一方面的力量,还要注重家长与学校和老师的配合,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三、再者,管理班级的时候,可以进行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一个人都分一项,学习生活方面的任务,让大家积极主动的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使每个孩子对班级都有着责任感。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